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前两句是“起”,开个头,吹吹牛,告诉你说:我当年亲眼跟着康有为和梁启超折腾变法,又经历了宣统皇帝的亡国。下两句承接上文,说:后来呢,中原大战,我认识了蒋中正,又在东北危难的时候了解到马相伯先生出力很大,是条好汉(这两句需要对仗)。下两句该“转”了,我说:局势突转,日本鬼子打来了,我参加了抗战,一打就是八年,后来运气不好,文丨革丨的时候却坐了牢,一坐就是十年,苦啊(这两句也需要对仗)。最后两句一收,我说:到了现在了,看看下岗的这些人,都是我重孙子辈的,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猛然回想起在崇祯年间不是也曾有过大规模裁撤过驿站的事情吗(这件事我前面讲过)?

呵呵,别从艺术角度来要求我,也别要求太严格,拿这首诗做例子就是兼带着活跃活跃气氛,也顺便让大家复习一下崇祯裁驿的故事。我写的也不很严整,但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对了,有人算出我到底多大岁数了没有?

好啦,回来再说格律。别急,还没完呐,上边这还仅仅是说了结构安排,还有声音的安排,基本上要具体到每一个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替使用——一个句子之中要交替用,第一句和第二句要对应着用,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统一着用,依此类推。然后,颔联和项联必须是两组对偶句,也就是两组对联。用韵更是不能用错了。我这只能简单说说,要说仔细了起码也得几千字。大家看看,就这么八句诗,一首五律一共四十个字,一首七律一共五十六个字,这几十个字里头就有这么多的规矩,比八股文要苛刻出不知多少倍。至于宋词,词在诗的平仄之外还有额外的限制,因为词原本是要入乐来唱的,这就要考虑到唱的时候旋律对用字的影响。比如,我填词在某一句里写了“老树”,这没问题吧,可人家一唱,大家听的是“老鼠”,结果哄堂大笑。我填的这阙词从字面上看全无问题,可一唱就闹了笑话。看看,诗词的规矩厉害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