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关于医易同源天和余韵的观点:一些错误,是会伤害人的身体的:比如香蕉可以通便,但是对于阴结的人则反之,很多便秘病人都只听一般,然后就去吃香蕉,结果大便更不通了。对于那句“广东人认为吃什么补什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认为和中医思想是反向的,中医认为有些病,就是因为饮食的嗜好导致的。对于那个变通的标准是:周易说,易,是容易,是变易,是不易的说法认为太笼统,不着边际,太哲学了,听着有道理,但是具体的说法,很多时候说的人都会弄不清楚,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好。比如有些规律,是几千年才变化的,您非要它几年就变,其实也是破坏规律了。不认同周易是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黄帝内经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温病条辨。黄帝内经如果就传说来讲的话,其起源早于周易千年。周易是周朝的书籍,黄帝是五帝之气的,黄帝之后还有夏商两朝,然后才是周朝,就历史断代来说,黄帝内经的理论形成,早于周易很多年。黄帝内经里已经把阴阳变化说的很清楚了,周易只是进一步延伸,比如这个图出自类经,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的书籍,主要是注释黄帝内经的,其实从这个就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包含的内容,其实已经叙述了阴阳变化理论了。中医是一门较真的学问,不该这么哲学化,医易同源的理论是存在的,但是要注意一个关键:就是这个理论的发起者张景岳先生说的是医易同源,而非此二者是一个东西。大医习业的第一句强调,学医的人必须学《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随后才说要再学习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其实这已经为我们列出学习道路来了。但是易学的道理,在黄帝内经里已经包含了,如果绕开易经不读,未必不是一个好医生,而读了已经,也未必是一个好医生。就中医的学习来讲的话,已经仅仅是参考书,未必是必读书。当然,学中医读易经,可以提高对阴阳的认识水平,这是肯定的,我觉得有些观点应该建立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不该夸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