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同为玄学,同样认为万物来源于无,那么对于“无”是什么?王弼认为“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不是老子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认为“无”既然无形无象,它本身就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必须通过“有”(具体事物),所以,“无”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无”和“有”,只是本末和体用的关系,“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万物虽有万形,最终只能回归它们的共同根本——“无”。基于“以无为本”的观点,何晏、夏侯玄、王弼都主张为人、为政、名教上都要顺应自然。比如,王弼说:“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认为,自然是主,尊卑高低、制度约束等是次,因此,名教也要合乎自然;人性上,王弼主张性为主,情为末,即所谓“性其情”。

如今看起来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把皇帝神圣化,把圣人神圣化的时代也许是有很大意义的。何晏就不敢承认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而王弼认为圣人照样有喜怒哀乐,只是他们善于控制罢了。

玄学家讨论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非常广泛。还如,在认识论上,所谓“言尽意”还是“言不尽意”,就是说语言能不能说清道理上,也一直是魏晋玄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围绕这些形而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王弼的“得意忘言”,对于中国以后的诗歌、绘画审美境界有极大的影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