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1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5-10-19 18:25:31

达奚惎、乙弗虔献出成都投降。十月二十六日,梁叡斩杀了王谦、高阿那肱,杨坚认为达奚惎、乙弗虔是首谋,也将二人斩首,至此,益州的叛乱也被平定。

这场被称为三方叛乱的大乱被迅速平定,原因如下:

一是杨坚居于优势、叛军处于劣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顺讨逆”,看起来名正言顺,拥有很大的号召力,加之他手握朝廷重兵,举全国之力对付三方势力,可以说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虽然三方叛乱开始时声势浩大,但其最大的不足是兵力分散、举事时间不一、提前没有同谋、事后缺乏协同,单就地利而言,尉迟迥、司马消难二人虽然地广兵多,但无险可守,王谦虽然身居益州险地,但利州却不服从于他,实际上也没有剑阁之利,且兵力相对薄弱,因此,他们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是杨坚措施得当、叛军失误连连。杨坚在尉迟迥起兵之前就已经采取了诸多预防性措施,召回北周五王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其后,在平定叛乱中,他又采取了武力威胁与利益拉拢两手策略,首先集中精力打击尉迟迥一路,极力争取中间力量,甚至是一些已经参与叛乱的人士。比如,他成功说服了并州刺史李穆,不仅迟滞了叛军的进军步伐,而且令叛军不得不顾及到自己的侧翼安全,从而不敢放心大胆西进;他还说服了徐州总管源雄等人,同样起到牵制尉迟迥兵力的作用,为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司马消难参与叛乱、杨坚已命令王谊发兵南下后,他还命令成功说服了李穆的柳裘再次前去安陆,试图说服司马消难。在讨伐尉迟迥之初,不少将领心存观望,杨坚听取了李德林的正确建议,稳定了军心。在明知于顗擅自诛杀上级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没有追究于顗的罪责,反而任命其为吴州总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