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三章 碾谷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接下来的时间,林斌和奶奶一起,把麦子弄到碾谷场。

说到碾谷场,早先,农村碾场用石滚子“碌碡”,粗约六七十公分,长约一米左右,两侧圆心各镶嵌有凹铁,叫“碌碡眼”。按“碌碡”大小做一木框架,土语叫“拨架”,“拨架”两侧安装鉄杵,尖头对着“碌碡眼”,牛拉着就可以碾场了。碾场的时候,一人套一挂“碌碡”,吆喝着牛(驴)在麦场上一圈一圈的转,土话叫“吆碌碡”。

牛(驴)是带着“牛鞍眼”的,是麦杆编的草帽顶,用细绳系在牛眼睛上,大概是防止牛吃麦或是怕牛转晕了。

拿个岩岩是拾牛(驴)粪的,以免粪掉到粮食中。

后来是这样,因为科技发展和进步。

现在基本都是脱粒机脱麦,三轮车比较费油。农民有的时候还感觉比较昂贵。

农历六月上旬,田地里的麦子基本割完了,各家的屋檐下、楼板上,那些平时空着的地方都严严实实地摞满了麦捆,人们一边歇气一边做着脱麦的准备。脱麦的过程需要多人合作,因此各家都通过互助来换取帮工,村里人厚道,紧急的时候招呼一声谁也不拒绝。

我先碾着,你们缓着

碾过一个多时辰,就到“挑场”和“翻场”,的时候了。看着简单,其实这件事情也算的上是一件技术活。

到了半后晌,场就碾晚了。一帮男男女女开始“起场”,经过碾压脱粒后的麦秆就叫麦秸了,先用木杈将麦秸挑成陇,再用“拣杈”清场。“拣杈”形状类似“拉拉”,但比“拉拉”小很多,一个人推着在场院跑,非常轻巧灵便实用。人们把碾过两三遍的麦秸,拉到场边临时堆成垛,以便日后腾拣,和另作他用,不过在村里大多都用作生活做饭的柴火了。农村不比城里,没有天然气,煤气等等。即使有村里人也用不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