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 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德 宗

原文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旧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皆总统于度支。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直解 这一段是记唐时设制两税赋法缘繇。版籍,即今黄册。主,是土居。客,是流寓。唐时人丁,以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成丁。度支,是总理财政之官。唐初,赋敛之法叫做租、庸、调。每丁授田百亩,计亩起科,上纳田粮,谓之租,即今之地粮也。每人一丁一年有二十日在官差使,若免了差使,每日折绢三尺,谓之庸,即今之丁银也。每户各随其所出,上纳绫、绢等项,谓之调,即今之门银也。当时粮差只有这三样,再无别项科派,行了百余年。至玄宗之末,法久弊生,版籍已渐坏了,所载田地户口,多非实数。及至肃宗至德年间,兵戈纷扰,用度烦费,各处追征钱粮,催督紧急,当时取办又无一定之法,添设许多钱粮衙门,如盐铁度支、转运等使,都不相统摄,各人任意征科,自立名目,旧管衙门派了一番,添设衙门又派一番,新旧相仍再无休息,非复唐初租庸调之制矣。至是宰相杨炎建议,改为两税之法,先算各州各县每年应该存留费用若干,又算起运上供钱粮该用若干,而后取之于民,量其出之多寡,以为入之轻重。户不分土著、流寓,只查见居何州县,即上册寄籍;人不分成丁、中男,只审其家之贫富以为差等;为行商者,所在州县估其货物,三十分中抽取一分,使与居民一样应役,不得侥倖便利。至于居民赋税,分为秋、夏两季追征,故谓之两税。其租、庸、调旧法,并后来加派杂徭,尽为罢革。天下财赋,都着度支总领,别项添设使职不得专制,其所议如此。德宗以为便民,即于登极改元赦令中,即将此条开载,命各处守臣查核百姓丁产等级,通行此法。繇是两税定赋,遂为历代相沿通制,以迄于今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