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6.群众:组织与改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维埃革命开展后,中共犹如横空出世,在结构松散的中国农村,建立起一个紧密的、具有有效组织及动员能力的社会体系,令其对手方不能不为之折服。抗战开始后,谢觉哉以中共驻兰州办事处负责人身份在兰州活动,与国民党人接触时,听到国民党人的感叹:“到警署晤马志超局长。马参加过剿共,很惊异苏区群众组织,他们派的侦探,不能进入苏区五里路。”[236]

国民党人说到的中共的民众组织,的确是中共组织和动员能力的最好见证。当时有关调查提供了苏区组织的一般状况,工作偏于中上的兴国高兴区调查数据是:“高兴区是兴国县第二等先进区域,虽然比上社区、城市区较差些,然而一般的还算好。这一区有两万零七百多人口,平均男有一万多人,女则不到一万人,党员1026名,团员989名,赤卫军全区有十四连(每连120人),共一千七百多名。工人、雇农不少。少先队有1300人,内有妇女九百多人。儿童团员有2748人。”[237]数据显示,党员和团员分别占到总人口的近5%,参加赤卫军、少先队、儿童团的民众占到1/4强,这是一个以党员为基干,各种民众组织为补充,层层相连、递相推进的组织体系。

反映着中共广泛动员民众的目标,中央苏区民众组织众多,包括工会、贫农团、妇女会、反帝大同盟等,其中,群众性的武装组织最受重视,这是由苏区处身战争环境所决定的。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名义提出组建农民武装问题,要求在新开辟苏区“数天之内分完田地,组织苏维埃,建立起‘赤卫队网’(所有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女壮丁一概编入,由乡到特区各级指挥机关,隶属于各级苏维埃的军事部)……赤卫队不但可以代替农会的作用(团结群众),并且加了一层‘武装起来’的意义”。[238]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向中央苏区各县发布训令,指示苏区“各县或几县成立一个红军补充团”,同时“立即普遍的发展和成立城乡赤卫军”,[239]以此作为广大群众的武装组织和红军的补充队、后备军。1932年9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又要求各县“赤卫军每区成立模范营,每县成立一个模范师,以统一指挥。不仅是随时集中配合红军行动,巩固和发展苏区,并作赤卫军下级的干部训练地方,和准备到补充队和直接到红军的积极分子组织”。[240]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