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论气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新的尺度。中年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青年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

冯先生指出士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士。他说后者往往因为脱离了现实,成为为节而节的虚无主义者,结果往往会变了节。他却又说士节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定的态度,是个人意志独立的表现。因此也可以成就接近人民的叛逆者或革命家,但是这种人物的造就或完成,只有在后来的时代,例如我们的时代。冯先生的分析,笔者大体同意;对这个问题笔者近来也常常加以思索,现在写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也许可以补充冯先生所没有说到的。

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着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更显然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不过在笔者看来两者却并不完全相同,文氏似乎在强调那消极的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