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关于“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这段话,很多人强行为尧洗白,于是将其翻译为“舜接受尧的安排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感到迷惑”。且不说这么“意译”这段话大家累不累,拜托,尧舜那个年代哪有这么丰富的联想力,人家说大麓、烈风、雷雨之类的大概就真是表面上的那个意思吧!

那么尧真是这么想通的吗?

一千多年后,一本叫《竹书纪年》的簿子在战国的魏国成书,里面有关尧舜禹禅让的观点就非常受今天的翻案党们的青睐。上面说,尧是被舜囚禁才没有将领袖地位传给儿子的,舜是被禹流放而最后死在了外地(“尧幽囚,舜野死”)。对此我只能表示,只有整天想着宅斗宫斗的小男人才会这么理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是的,尧是一个非常不完美的人物,他错误百出,又各种心机。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一开始尧也是从一般贵族开始而崛起成为最高领袖的,当年自己的上台就是顺乎群众的意思,现在他在位了这么多年,也已然认识到了舜在人民心中的强大号召力,所以萌生退意是非常正常的——所谓天意,不过是个偶然机会罢了。就算他真要把权力宝座让给儿子,自己儿子能坐得稳吗?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两点:一,参考后世的游牧民族历史,他们确实存在着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领袖继承制度,所以尧不传位给儿子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这是任何民族在早期发展阶段都可能出现的政治情况;二,那时候的人本来就是很迷信的嘛,就是今天的我们看到一个人不断出意外却毫发无损都会感叹“吉人自有天相”,然后舜居然又天生长了双伪写轮眼,你说尧他惊奇不惊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