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4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实际上,就连“武氏诸王”这个群体也并非铁板一块。武则天称帝时封了十几位武姓王爷,可是这些人中大概只有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亲侄子对权力最为热衷,其余的都是堂侄,对武氏江山千秋万代这件事似乎也不上心。在史书上他们相当低调。武攸宁做过宰相,大体无功无过。《朝野佥载》上说他是个大贪官,害苦了百姓,未知真假;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驸马,在武则天时代,公主和驸马都老实本分;出镜率颇高的武懿宗虽有酷吏之风,但经常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而且被取笑了也没什么脾气。他在史书上的形象是个傻瓜而不是恶霸;武攸宜曾经手握重兵,指挥平定契丹叛乱,可他在战场上甘当老好人,不能或者不愿拿出一丁点儿威风;武重规也曾带兵,毫无建树。

还有一位武攸绪,早在武则天封禅嵩山之后就萌生归隐之意,请求弃官出家,说是想去嵩山隐居。武则天自然是很不情愿。做为一个皇帝,总归希望大家都争相到她的朝堂上效力,至于给什么官职那是另说。所以武则天虽然答应让武攸绪上了嵩山,却疑心他有诈,悄悄派人观察他在山上的动静,结果发现这个侄子还真是过着山林隐士般的生活,这才作罢。

契丹叛乱之后,武家子弟不堪大用的趋势变得非常明显,推动着政治风向的转变。我认为武家诸王里面大部分都不支持武承嗣做太子,也不希望以后的江山改李为武。他们的消极态度也促使武则天最终决定放弃武承嗣。就这样,“传位于子”的呼声终于又高了起来,老臣王及善、以及一向敢于进谏的王方庆,都如此劝过。契丹叛乱期间,武则天重新启用了狄仁杰,狄仁杰也力劝武则天传位给儿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