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下游从三家店出山,入京津平原到渤海口,形成古道洪冲积扇面,海拔在 25 米 至 100 米 之间,在近 80 公里 的流程中水流相对平缓,泥沙大量沉积,至河床高于地面,历史上改道多次,极易发生漫溢决口。

永定河流域多暴雨、洪水,春旱也严重。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经常变动。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

这么不听话的河,始终与人类对抗着。

康熙对永定河的治理,下的力气很大。

1698,康熙采取“疏筑兼施”等办法,一面沿河筑堤,一面疏导流向,先后六次修浚永定河,让永定河水从沙家淀循凤河入大清河,再从天津出海,这一时期永定河基本上稳定下来。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赐名永定河。

意思非常明了,这条河不再调皮了,安安静静得流着。

对永定河的治理,在清朝的几代领导人都是不遗余力的。

清顺治九年(1652年),动工修筑石景山以南至卢沟桥决口堤岸,是清代治理永定河的开端。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命直隶巡抚于成龙对起自良乡县老君堂村(今房山区窑上村与任营村间)至永清县朱家庄(今河北永清县小朱庄)的145里永定河段进行全面治理,建起百余里的永定河两岸堤防体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