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那么,刘备为什么说出那番没来由的话呢?原因很简单,他知道刘禅不成器。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刘禅有几斤几两,刘备心里一清二楚。常言又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刘禅已经十七岁了,他是个什么材料,刘备应该比谁都清楚。基于对儿子的了解,刘备才说出了那番话。那都是他的真心话。关键在“自取”两个字应该如何理解。其实“自取”并非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当皇帝,而是让诸葛亮自摄大权,自主处理政事。事实上诸葛亮也是这样做的。这不是他擅权,这是刘备赋予他的权力。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云:“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所谓“明白洞达”,就是指赋予诸葛亮统揽朝政之大权。为避免刘禅生事,刘备又专门给后主留了一封诏书:“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终时,呼鲁王刘永再次叮咛:“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于丞相共事而已。”这话再明白不过了。你们只是让大臣们与丞相好好共事罢了,至于朝政一切听丞相的。

建兴元年,刘禅尊从父亲遗诏,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加封益州牧。从此,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如此多年,群臣不疑,百姓不议,堪称千古美谈。晋人袁宏评论说:“后主授之而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二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