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9-08 16:09:44

13.3“大唐绝症”之朋党之争

唐朝后期有三大顽疾: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这如同一个人同时患上三种绝症:艾滋病、白血病、癌症。焉有不死的道理?其实像皇帝这样的大领导,最烦别人拉帮结派,搞得居心叵测似的。以再纯正的理由结党,领导都会以为你在谋私利。要不然,怎么有个成语叫“结党营私”呢?东汉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党争”和北宋的“元佑党人”,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党案”。

牛李党争属于典型的“积怨型党争”,数十年间闹得大唐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双方阵营吧:

牛党领袖:牛僧孺、李宗闵

牛僧孺,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25岁时(805年)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

李宗闵(?-843年),唐朝宗室,是郑王李元懿(唐高祖李渊第13子)之后,与牛僧孺是同科进士。他虽姓李,却属于“牛党”骨干。

808年,在皇帝李纯下令举行的选拔贤才的加试(制举贤良方正科特试)中,血气方刚的伊阙县公安局局长(县尉,县治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牛僧孺,胸怀治国韬略,脱颖而出。在他陈述政治、经济问题的策对文章中,大胆地指出了一些政治腐败的现状。和他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华州州长秘书(参军, 今陕西华县)李宗闵以及陆浑县公安局局长(县尉,县治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皇甫湜(shí)。他们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吏部侍郎)杨於陵和副司长(员外郎)韦贯之的一致好评,但问题是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当朝宰相李吉甫和宦官刘光琦等人。李吉甫、刘光琦先后在李纯面前哭诉,要求皇帝维护他们的声誉和朝廷的威信,并严惩这3个人的“污蔑”之罪。李纯不想打击自己最宠信的这两位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于是决定追查到底。他下令罢免了两位主考官的职务,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三人也长久得不到提拔。这次“科场案”,正是以后纠缠40多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