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除了工商业者和州县小吏,唐代的科举考试原则上面向所有人开放。贞观年间的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其中,后三科是指通晓法律、书法、算学的专科考试,不但录取人数有限,而且考中了也只能算是帝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进入政界,在仕途上获得发展。

也因此,如果读书人想从政,只能考秀才、明经、进士三科。

先说秀才科。此科要考五道方略策,何谓方略策呢?就是论述古今治国之道和国家时务之要。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博古通今,思维清晰、能言善辨,文采斐然。而李世民设立此科的目的,就是要从中选取像薛收、魏征一类的治国大才,考生一出手,便能切中治国之要,为国家决策提供服务。然而除了天才人物或通达古今、久历官场的资深人士以外,一般读书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由此可见,隋唐时代的秀才科与后世明清的秀才是完全不同的,不但是隋唐科举制中的规格最高的科目,也是最难考的科目。能通过一道方略策就很不容易,何况要考五道?对那些没有经过官场历练的读书人而言,岂非难于上青天?也因此,天下学子对秀才科皆望而却步,于是自贞观朝以后,秀才科便基本停废了。

隋唐时代最难考的居然是秀才!这可真是没想到。

但秀才科门槛如此之高,就没有比较低的门槛么?咱十年寒窗苦读,又千里迢迢赴京,难道就这么两手空空打道回府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