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其实孔子做为社会文化名流,虽然经济有些窘迫,但至少孔子还是有机会与齐国高层接触的,比如齐景公姜杵白问政于孔子。《论语.颜渊》记载了姜杵臼与孔子之间的一段著名对话,原文如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是孔子留传下来的观点中,在后世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名句之一,后人经常把孔子的这句名言理解为维护封建纲常,这样理解也未必有错。不过人们批判的主要是“君君臣臣”,而不是“父父子子”,君臣纲常是维持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做为一个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孔子是自然要维护这种社会等级体制的。

至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为轻,君次之”,也不要否定君主机制,而是要求君主要以民的利益诉求为自己的利益诉求。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孔子与孟子关于“仁”的内核是相通的,并不矛盾。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此时的齐景公执政晚期,内政混乱,君臣各怀鬼胎,儿子们密谋夺权。孔子实际上是在通过与齐景公的对话,警告齐国各派势力不要玩火,否则将再次上演齐桓公的悲剧。

对于齐国的经济政策,孔子也进行委婉的批评,孔子认为为政之道,除了君臣父子之外,更要注重“节财”。齐景公生活奢华,挥霍无度,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了齐国的社会稳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