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是,在《左传》的年代,或者说是在春秋时代,还没有这套讲究呢,起不出“闰土”那种名字。所以,申繻的回答里并没有什么玄的虚的,反而实际得很。他说:“起名一共有五种方式,分别是信、义、像、假、类。”紧接着,申繻就开始一一解释:所谓“信”,就是用孩子出生时的某一种情况来起名,比如说生下来一个二十斤的大胖小子,就可以按这个规矩起名叫“胖墩儿”;所谓“义”,就是用吉祥的字眼来起名,比如贾老爹一直想发财,就可以给孩子起名叫“贾美钞”,等等等等。看来很自由哦,那么,起名有什么要忌讳的没有?

要说起名的忌讳,现代人的忌讳可多了去了——别说给孩子起名字,就连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都有一大堆忌讳。《左传》时代起名字也有忌讳,却和现在大大不同。申繻说:“一般要忌讳这么几种情况:孩子的名字不要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器物名。”

严格说来,申繻所谓的“忌讳”其实是“避讳”,这些避讳是大有道理的,又是很实际的,如果名字犯了避讳,实在是麻烦得很。眼下要起名的这个孩子将来很可能就是鲁国的国君,按照避讳的规矩,如果这孩子起名叫“部”,将来等他继了位,那建设部、铁道部这些机关单位就都得改名,比如改成建设省、铁道省什么的;如果这孩子起名叫“鼎”,那周代最常见的青铜器“鼎”在鲁国就不能再叫“鼎”了,就得改名,比如叫“锅”;如果这孩子起名叫“泰”,那泰山就不能再叫泰山了,比如改成武夷山,等后来人们发现南方已经有一座武夷山的时候,再分别叫它们南武夷、北武夷……这种糗事不是没发生过,晋僖公、宋武公、鲁献公等等前辈都曾在起名字的时候出过这种乱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