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桓温随后就因厌恶殷氏和庾氏强盛,又忌惮时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的军事才干,于是先上奏弹劾司马晞“聚纳轻剽,苞藏亡命”,并诬司马晞将成叛乱祸根,成功将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免官。及后又派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诬称自己与司马晞、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太宰掾曹秀、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桓温下令将他们收付廷尉,晋简文帝只有哭泣。后在桓温意愿下,廷尉上奏要赐死司马晞,简文帝不愿,下诏要再作议论。桓温于是上书请诛司马晞,言辞十分严厉急切。简文帝见此,只得写书给桓温:“若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见后,流汗色变,而司马晞亦只被废为庶人,未被诛杀。但庾柔、殷涓等人都被族诛。桓温此后,威势极盛,连谢安见他亦对他遥拜,更以君臣称作二人关系,足见当时桓温权势已经比皇室更高,如同君主。

次年,简文帝就死了,死前遗诏由桓温辅政,如诸葛亮、王导的先例。当时群臣都因桓温权势而不敢以皇太子司马曜为帝,反等待桓温的决定。尚书仆射王彪之则以太子即位之正当性释除群臣疑虑,迎司马曜继位为晋孝武帝。桓温原本寄望简文帝会将帝位禅让给自己,或让自己仿效周公为君主主理朝政。如今两者皆否,大失所望,因而十分怨愤,更怀疑这是王坦之、谢安做的。不久,朝廷下诏桓温入朝辅政,并加前部羽葆鼓吹,武贲六十人,桓温辞让。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入朝拜山陵,朝廷诏谢安及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百官拜于道侧。这时,都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接着晋王室的天下就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则神色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朝廷以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会见朝廷百官,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入帐之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